同性戀與基因有關嗎?同性戀與基因有什麼關系?[圖]
文章分類:心理
你也會想看的:女性健身有何運動?女性健身該吃什麼?[圖]

對於同性戀的形成,很多心理學傢,生物學傢,科學傢都一直在不斷探索和研究,有人說同性戀的形成與遺傳有關系,而有些人則認為同性戀是後天環境的影響導致的,那麼到底同性戀與基因有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系呢?他們二者有什麼樣的關系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1、同性戀與基因的關系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26日說,一些人對同性戀者存在一種偏見,認為是生活方式選擇的問題,但研究表明,同性戀可能與基因構成有關。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亨利王子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文森特。哈利帶領一個研究小組,對112名同性戀男性和258名異性戀男性的基因進行瞭對比。
結果發現,55.4%的同性戀男性體內雄激素受體基因較長,47.6%的異性戀男性體內雄激素受體基因較長。
研究人員說,雄激素受體基因較長可能導致睪丸激素信號傳輸弱,睪丸激素是決定發育早期大腦性別認知雄性化的關鍵因素。
研究認為,睪丸激素水平較低可能造成男性大腦發育期雄性化過程不完整,導致性別認知傾向於女性。
這一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生物精神病學》雜志上。
2、同性戀形成具體原因
1、與同性父母的關系疏遠
同性戀者與母親的心理相一致,尋求受男性的庇護。據心理學傢及精神病醫生的統計也顯示男同性戀者的母親大都是屬於過份溺愛他們、獨立性強、強悍的一類。他們的父親則多數都是屬於內向,不茍言笑,與自己的孩子的關系不怎麼親密,甚至疏遠的一類。